您好,欢迎来到探长! 请登录 | 免费注册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操作指引 >  经典理论 >  正文

破窗理论

2015-02-23 20:51:00

分享到:
关闭 打印 关注 0 阅读 3476

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,没有人去修补,隔不久,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;一面墙,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,很快的,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、不堪入目的东西;一个很干净的地方,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,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,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抛,丝毫不觉羞愧。

破窗效应(英语:Broken windows theory)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,该理论由詹姆士·威尔逊(James Q. Wilson)及乔治·凯林(George L. Kelling)提出,并刊于《The Atlantic Monthly19823月版的一篇题为《Broken Windows》的文章。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,会诱使人们仿效,甚至变本加厉。

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·津巴多(Philip Zimbardo)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,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,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,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。[1]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,他把车牌摘掉,把顶棚打开,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。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,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。后来,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。结果呢,仅仅过了几个小时,它就不见了。

以这项实验为基础,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“破窗效应”理论,认为: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,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,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。久而久之,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,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,犯罪就会滋生、猖獗。

此理论描述了社区失序的五个阶段:

1.社区开始出现失序的情形,部分居民迁出社区。

2.未能迁离社区的居民因担心自身安全,对区内的事务漠不关心。

3.地区的监察力下降,社区的治安进一步恶化。

4.区内更多的居民迁走,仍然留在区内的居民则更加退缩,减少外出时间。

5.外来的犯罪份子入侵社区,令犯罪数字持续上升。

核心理念: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,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,这个信息必然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。

一个不轻易讲自己缺点的人才适合生存。他人善意指出缺点我们可以接受、思考。除此之外,如果你自己轻易总是对别人说出自己的缺点、不足,那么别人就会挑出你更多的不足,进而在别人眼中形成一个遍布缺点的形象。

有位画家,他把他心目中认为最美的女人画了出来,他赋予她最美的五官,最美的脸蛋,他认为这个美人是无可挑剔的。他把这幅画挂到大街上,并在旁边写了一句话,“请把你认为最不好的地方圈出来”。他原以为没人可以找出来,没想到晚上拿回来的时候发现画上都是圈圈,他非常沮丧,失落。后来有位老者告诉他,你可以换个方式,把画挂到街上,并且写上这样一句话:在你认为最美的地方画上圈,结果,那天晚上,拿回来的时候,整幅画也是画满圈圈。

如果你自己轻易说出自己的缺点,不足,那么别人就会指责你更多的不足,不要轻易打开自己的破窗户,对自己要有信心。一个有信心的人才有气质 每个人本来就是一辆新车,请不要打破自己的窗。